【原创】人工智能之史:未来定义历史 
2023-06-13 09:37:1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人工智能之史:未来定义历史 


王飞跃


    滴水见大海,大海之后,就是无限的汪洋。克利福德·皮寇弗的《人工智能之书》,就是希望化人类在探索智能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,为读者脑海中关于人工智能畅想的新波浪,进而汇成新时代开发利用智能科技的新汪洋。

image.png

    本书的作者是语言合成和设计自动化领域的资深研发人员,曾任《IBM研发杂志》(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)主编,更是一位多产著名的科普作家。本书是克利福德的近作,描述了从公元前1300年到2018年之间100个关于人工智能的人类发明与创造。此书让人“着迷上瘾”(addictive),英文版好评如潮,中文版如何,有待读者品赏。


    此书中文版的发行,恰逢AlphaGo后的新一波人工智能的社会热潮,就是时下ChatGPT所引发的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(AIGC)和人工通用智能(AGI)的大讨论或大“躁动”:人们对人工智能可以干什么越来越好奇,希望越来越高,期望越来越大,结果是更多的人越来越担心,有人担心失去机会,有人担心失去工作,还有人担心什么奇点来了,机器将有超越人的智力和自我意识,恐惧“潘多拉魔盒”已打开,人类将沦为机器的奴隶。

 

    我们正在经历一场人工智能全民普及,相信本书将有助于你考虑如何面对这样一个令人激动的历史时期。通过书中一件件历史小故事,或许你会同意我的看法,不必担心人工智能或智能科技,机器不会拥有人类原生态的智能和意识,但它们一定有重新定义的或广义的智能和意识,机器智能和人工智能,终将成为我们人类智能的一部分,并在许多方面超过人,就像马和汽车比人跑得快,鸟和飞机比人“飞”得高一样,不必惊慌,妥善应用即可。我们都习惯把虚数称为数了,习惯把人工智能称为智能的时候也不会太久。

image.png

    我对本书的唯一的遗憾就是几乎没有与中国相关的内容,比如关于机器人的古老传说,没有西周偃师机器人的故事。本书从公元前1300年左右古埃及的“三个连一行”棋(Tic-Tac-Toe)开始,但没有更古老更相关并使人工智能有了今天之普及的中国围棋。我最意外的收获就是知道了 “抖音”的英文版“TikTok”的真正源头:美国作家鲍姆(Lyman Frank Baum,1856—1919)发表于1907年的小说《Tik-Tok of Oz》中的智能铜制机器人。这也让我想起电影《绿野仙踪》(The Wizard of Oz)中的两个机器人——“稻草人”(Scarecrow)和 “铁皮人”(Tin Woodman):一个要脑,人的智力;一个要心,人的心力;合起来就是人类的智能和意识,这不正是通用人工智能想要的东西?研究通用人工智能,我们或许还需要一点“胆小狮”(Cowardly Lion)所追求的勇气。随着ChatGPT-4更强大的AI系统,担心AI未来可能会对人类产生严重威胁。其实,AI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经之路,暂停进步难以也不应成为选项,我们需要鼓起勇气继续向前。同时,尽快建立起安全可信的框架规范其发展,确保AI始终“行驶”在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轨道上。


    随着智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,未来的人类也会人工化广义化,将由数字人、机器人和生物人共同组成,多于80%的人是数字人,少于15%的是机器人,生物人不到5%。我们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,“上午”(AM):我们在自主模式(Autonomous Mode),由人工智能主导,生物人只是监控,占一天的80%以上的时间;“下午” (PM):我们在平行模式(Parallel Mode),由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一起主导,生物人在云端遥控远端机器人和数字人,占一天的15%以下的时间;“晚间”(EM):我们进入夜晚(Evening Mode)的专家模式(Expert Mode)或者应急模式(Emergency Mode),视提高水平或救急救命而定,此时生物人专家或特种组织将以“快递”的方式到达现场,完成任务,但这种模式不可以超过一天的5%,否则智能科技就失去其存在和发展的意义。


    这就是我对人工智能和智能科技的认识,我坚信机器永远不会超越甚至奴役人类,除非我们改变“超越”和“奴役”的定义。而且,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只能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,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,绝不可能也更不允许让我们失业甚至成为机器的奴隶。


    这也是是我协助二位毕业的博士生译完此书的体会,希望大家开卷有益,更好地了解时代科技来源与发展。

image.gif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